工商時報【郭及天】

去年9月19日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出爐,成為這波房市多頭的轉折點,全台房價在去年10月創下歷史高點後,開始盤整向下。據清華安富房價指數顯示,自高點起算至今年7月,全台整體房價約修正0.59%,除少數中南部非都會型縣市房價仍在攀高,其餘縣市均反轉向下,又以苗栗縣跌幅逾5%最明顯。

該房價指數顯示,這波房價約從2020年初起漲,當時指數約130,在新青安政策助燃下去年10月攀上250.7的最高峰,之後隨著央行信用管制及銀行房貸放款緊縮,房市交易量急凍,高檔房價也因買盤追價無力、賣方從堅持惜售到鬆動,原被認為「鐵板一塊」的房價反轉修正。

該指數分析全台房價「金龍海嘯」後走勢,大致分為三類。第一類屬「率先下跌區」,以中南部都會區為主,包括台中、台南、高雄,下跌幅度都在1.3%以上,過去幾年,這些區域因產業投資、新興建設等題材,引導資金湧入,房價漲幅大,如今投資買盤退散,房價修正幅度更明顯。此外,新竹下跌近1%,過去吸納新竹外溢的苗栗縣,房價下跌幅度更達5%以上。

第二類屬「微幅修正區」,以北台灣都會區為主。台北市、新北市及桃園市下修幅度均約在0.15%~0.2%間,北台灣都會區近年房價漲幅較小,相對中南部也有更穩固的剛需支撐,房價修正三季以來,波動幅度較不明顯。

第三類屬「逆勢上揚區」,以中南部非都會縣市為主。如雲林漲幅高達5.09%,嘉義、屏東均在1%左右,彰化逾0.8%,這些區域市場規模小,多吸納周邊都會區資金外溢,加上過去多頭起漲點較晚、漲勢更驚人,雖整體景氣向下,因屬相對低基期的水準,房價仍上漲。

2024/10至2025/7房價指數變化